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界外无界·2025”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蓝印暹罗》Indigo Siam荣获2025第三届西班牙ROCA设计奖铜奖,其深度解析创作理念的论文《中泰传统纹样的跨文化转译与非遗蜡染技艺创新设计——以〈蓝印暹罗〉为例》亦发表于《探索科学》2025年7月刊(ISSN2095-588X)。《蓝印暹罗》是人文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5届毕业生王皓天以“纹样转译”为核心,提出“共生美学”理念创作的毕业设计作品。


灵感源于山河交汇处:贵州蜡染点燃创作火花
2024年夏天,王皓天在贵州深入学习非遗蜡染技艺时,偶然看到中泰建交50周年的纪念标识——中国龙与泰国娜迦交织成“50”字样,瞬间点燃了他的创作灵感,让他萌生了将中泰传统纹样通过蜡染技艺融合的大胆想法。他将传统非遗蜡染作为载体,大胆解构中泰两国代表性纹样的符号基因,在技艺框架内实现文化编码的创造性重组,将泰国传统纹样与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蜡染技艺深度融合。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跨文化对话激活传统工艺的当代生命力,并以此献礼中泰建交50周年。

“共生美学”架起文化桥梁:纹样转译打动国际评委
跨文化创作并非易事,面对国际评委,如何让作品既保留东方文化的深邃,又能引发共鸣是个大问题。王皓天认为,“文化创新不是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历史基因中提炼精神共鸣,真正的设计,是让两种文化在视觉语言中‘共生’。”他这样诠释其核心理念。
王皓天巧妙运用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纹样结构,赋予作品强烈视觉张力,更以“中泰齐心·命运与共”的主题传递跨越地域的情感价值。面对国际评审,《蓝印暹罗》凭借深邃的东方意蕴与普适的情感共鸣,成为中西审美交融的典范。


毕业展映时代思考:AI赋能与文化根基并重
王皓天的成果是武汉文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育人成效的璀璨缩影。学院“界外无界·2025”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于2025年4月27日在和润艺术中心盛大开幕。展览汇聚海报设计、动画短片、互动装置等百余件佳作,院长吴聪指出这是学院“以生为本、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校长谭晓明则高度肯定了其连接学术与社会的桥梁价值。


回顾成长历程,王皓天深受纹样设计课程启发,并分享了创作心得:勤于观察生活点滴,不惧创意被否,积极与老师沟通。展望行业未来,他认为AI将成为设计师的“效率杠杆”与“创意催化剂”,视觉传达将步入AI优化技术细节、人类主导审美与情感的“人机协作”时代。但他坚信不变的核心是:“技术迭代不息,但对美的感知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永远是设计师不可替代的根基。”
人文艺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