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升基层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近日,武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团队赴十堰房县实验小学,为当地百余名教师开展英语送教下乡培训专题活动。本次活动以“精准赋能、共促提升”为核心,通过专题讲座、示范课展示、互动研讨等多元形式,为两地教育工作者搭建了深度交流的专业平台,助力房县小学英语教学提质增效。

教师王灿:新课标理念下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解读
教师王灿从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双重视角,系统解读了新课标核心内涵。他指出,修订后的教材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锚点,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需要通过内容结构化设计兼顾学生认知差异、兴趣与成长,助力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意义。在教材内容层面,王灿强调,新教材融入中华优秀文化元素与跨学科知识模块,既体现了“文化自信”的育人导向,又彰显出面向未来的理念。针对新教材带来的挑战,王灿提出“三维转化”策略:一是深入研读教材编写逻辑,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观念转变;二是结合学情重构教学资源,形成个性化实施方案;三是建立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确保培养目标落地见效。

教师张弘:歌谣教学在小学英语兴趣培养中的实战应用
教师张弘聚焦低学龄段英语启蒙中兴趣驱动的关键作用,基于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下册教材中的12首经典歌曲和歌谣,如《Color Song》《Would You Like Some Bread?》等,系统阐释了歌谣四步法的教学方法:在感知环节通过多模态呈现强化韵律认知,模仿阶段聚焦语音语调和肢体配合,创编环节鼓励替换关键词汇拓展表达,应用阶段结合真实情境实现语言迁移。讲座中,张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现场示范,展示如何通过歌谣创设沉浸式语境,将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转化为动态学习体验,展现出“寓教于乐”在降低学习焦虑、提升课堂参与度中的显著效果。
教师何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教师何颖从理论建构到实践操作提供系统性指导。讲座中首先从建构理论学习观念出发,解析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三大核心特征,帮助参训教师理解其“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要素,促进学生语言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底层逻辑。在实操层面,何颖明确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四大要素:精准提炼单元大观念(如“自然与生活”)、分解语篇小观念、设计阶梯式学习活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并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4 《Plants around us》为实例,完整演示了从单元主题分析、学情诊断,到设计分层的全过程,实现语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教师李琳:小学英语教师口语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针对基层教师口语教学痛点,教师李琳开展了定向性培训。她通过案例系统讲解英语发音技巧,涵盖单词及句子重读、词内与词间连读、语调及节奏的专项训练,并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用语资源,还针对课文分角色朗读设计了“语音标注、角色分析、情感表达”实施路径,针对课后配音活动开发了“片段选择、听辨模仿、创意演绎”操作模式,设计了可操作的教学实施方案,确保培训内容可直接转化为教学实践。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洁表示,此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不仅为十堰房县英语教育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更通过丰富的互动环节搭建起双向交流的桥梁,从分组研讨、模拟授课到现场答疑,让城乡教师在思维碰撞中实现智慧的融合共生。参与教师反馈,活动内容务实且针对性强,尤其是互动过程中鲜活的思路,为破解教学中的实际困惑提供了有效指引。
外国语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