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汇理  立德树人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武汉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教务处 时间:2020-12-01 浏览:

 

 

 

 

 

 

武汉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2020学年)

 

 

 

 

 

 

 

2020年11月

 

 

 

 


说明

本报告是根据国教督办[2018]83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生成,报告中数据源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与平台中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补充并完善本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

一、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5

(一)人才培养目标 5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6

(三)在校生规模 6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9

(一)师资队伍 9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11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2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3

1.教学用房 13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4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4

4.信息资源 1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4

(一)专业建设 14

(二)课程建设 15

(三)教材建设 16

(四) 实践教学 16

1.实验教学 16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7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7

(五)创新创业教育 18

四、专业培养能力 19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19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21

五、质量保障体系 22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22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22

(四)质量监控 22

六、学生学习效果 23

(一)毕业情况 23

(二)就业情况 23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23

七、特色发展 24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5

附录 27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7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27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27

1)全校整体情况 27

2)分专业情况 28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31

4. 全校整体生师比 32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32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32

7. 生均图书 32

8. 电子图书 32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验室面积 32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2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32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32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32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 32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2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35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37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37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 37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37

21. 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 38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39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 40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41

一、用人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41

二、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42

三、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42

 


学校概况

2020年4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转设为武汉文理学院。学校系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武汉市长江新城,汉口北大道胜海大道1号。

2002年创建以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于2008年就已突破万人。学校设有41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十大学科门类。其中,既有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专业,又有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还开设国际交流班,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现有教师47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0人。教师中不乏国际健美大师、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秘书科学联盟副主席等专家学者,也有“985”高校博士,美、英、法、德、澳、韩等国留学教师和资深外教。学校还聘请了李京文等知名学者为首席教授。

学校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大力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区域高水平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学校已与学大教育集团、武汉会议中心等知名企业成功合作,在部分专业开展定向培养。2015年以来,学校还依托投资方的产业背景,与武汉市汉阳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对报考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实行“全订单式”培养,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实习-就业”一站式求学目标。自2016年起,学校在金融学等4个专业创办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突出专业深造和高质量就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分级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九万里风鹏正举,融文汇理谱新曲”。作为一所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我们热忱欢迎志存高远的莘莘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定位与发展目标是:坚持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出台的民办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坚持走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以“一主两翼”(以本科教育为主,以专升本3+2直通车和继续教育为翼)的模式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将学校建设成为以经管为主干,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将学校普通全日制学生稳定在10000人左右,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强,“勤学、勤思、会用、会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工学专业10个占24.39%、理学专业2个占4.88%、文学专业7个占17.07%、经济学专业3个占7.32%、管理学专业10个占24.39%、艺术学专业2个占4.88%、医学专业3个占7.32%、农学专业1个占2.44%、历史学专业0个占0.00%、教育学专业2个占4.88%、法学专业1个占2.44%、哲学专业0个占0.00%。

 

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三)在校生规模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9940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6.25%。各类在校生的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按时点统计)。

1 各类学生人数一览表

普通本科生数

9567人

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数

8人

普通高职(含专科)生数

373人

自考学生数

785人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20年,学校计划招生3080人,实际录取考生3082人(因专升本考生最后两名考生为同分),实际报到2951人。实际录取率为 100.06%,实际报到率为95.75%。自主招生0人,招收本省学生2398人。

学校面向安徽、广西、上海等19个省(区、市)招生。艺术类、体育类只面向本省招生。所有省份都是高出批次线录取,其中文科录取线超出批次线最高的是陕西省,高出批次71分,理科录取线超出批次线最高的是黑龙江省,高出批次线78分。录取线最低的湖南省文理科也分别高出批次线4分、7分。整体生源质量和学生报到率都高于往年。

2 生源情况

省份

批次

录取数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安徽省

第二批次招生A

9

13

0

499.0

435.0

0.0

17.00

29.00

0.00

福建省

本科批招生

12

20

0

465.0

402.0

0.0

13.00

25.00

0.00

甘肃省

第二批次招生A

9

14

0

439.0

372.0

0.0

31.00

18.00

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42

63

0

381.0

353.0

0.0

23.00

32.00

0.00

贵州省

第二批次招生A

30

44

0

463.0

384.0

0.0

21.00

16.00

0.00

海南省

本科批招生

0

0

24

0.0

0.0

463.0

0.00

0.00

46.00

河北省

本科批招生

27

41

0

465.0

415.0

0.0

33.00

56.00

0.00

河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28

41

0

465.0

418.0

0.0

43.00

60.00

0.00

黑龙江省

第二批次招生A

7

8

0

356.0

301.0

0.0

69.00

78.00

0.00

湖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670

858

0

426.0

395.0

0.0

21.00

28.00

0.00

湖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9

11

0

526.0

464.0

0.0

4.00

7.00

0.00

吉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3

22

0

371.0

336.0

0.0

62.00

44.00

0.00

江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8

12

0

488.0

463.0

0.0

23.00

27.00

0.00

内蒙古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12

18

0

437.0

333.0

0.0

19.00

21.00

0.00

山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B

12

18

0

400.0

370.0

0.0

51.00

37.00

0.00

陕西省

第二批次招生A

11

16

0

405.0

350.0

0.0

71.00

64.00

0.00

上海市

本科批招生

0

0

10

0.0

0.0

400.0

0.00

0.00

8.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批次招生A

11

17

0

370.0

317.0

0.0

37.00

54.00

0.00

云南省

第二批次招生A

20

30

0

480.0

440.0

0.0

20.00

18.00

0.00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0人,外聘教师4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454.0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8.96:1。

按折合学生数9940.0计算,生师比为21.89。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2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8.24%;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10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5.58%;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36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 83.95%。

3 近两学年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数

外聘教师数

折合教师总数

生师比

本学年

430

48

454

21.89

上学年

453

84

495

17.93

 

4 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430

/

48

/

职称

正高级

25

5.81

14

29.17

其中教授

24

5.58

9

18.75

副高级

85

19.77

13

27.08

其中副教授

73

16.98

4

8.33

中级

138

32.09

9

18.75

其中讲师

131

30.47

4

8.33

初级

162

37.67

0

0.00

其中助教

156

36.28

0

0.00

未评级

20

4.65

12

25.00

最高学位

博士

14

3.26

8

16.67

硕士

347

80.70

11

22.92

学士

56

13.02

19

39.58

无学位

13

3.02

10

20.83

年龄

35岁及以下

235

54.65

12

25.00

36-45岁

114

26.51

13

27.08

46-55岁

35

8.14

13

27.08

56岁及以上

45

10.47

10

20.83

 

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4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311,占总课程门数的32.03%;课程门次数为575,占开课总门次的27.12%。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73,占总课程门数的7.52%;课程门次数为127,占开课总门次的5.99%。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4,占总课程门数的4.53%;课程门次数为86,占开课总门次的4.06%。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46,占总课程门数的25.33%;课程门次数为448,占开课总门次的21.13%。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245,占总课程门数的25.23%;课程门次数为447,占开课总门次的21.08%。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17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27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62.96%。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10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100.00%。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71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33.18%。

 

5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6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教学运行经费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按照日常运行支出项目确定预算额度,并定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财务部门依据预算总额筹集资金,充分保障了学校教学的正常运行。

学校制定的《实习实践经费管理办法》、《教学经费二级管理办法》、《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等专项管理制度,规范了各运行项目的经费来源、审批、使用、考核等。

 2019-2020学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765.2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202.94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100.31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775.8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212.13元,生均实习经费为104.85元。

 

 

7  近两年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元)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2020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58.04万m2,产权占地面积为54.40万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27.23万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41079.17m2,其中教室面积48608.49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45874.91m2。拥有体育馆面积6971.33m2拥有运动场面积22564.13m2。

按全日制在校生9940人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58.39(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7.40(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4.19(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62(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70(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27(m2/生)。详见表5。

5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总面积(平方米)

生均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

580350.05

58.39

建筑面积

272315.86

27.40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41079.16999999998

14.19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5874.91

4.62

体育馆面积

6971.33

0.70

运动场面积

22564.13

2.27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0.338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34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1.68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6.35%。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4455台(套),合计总值0.324亿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22台(套),总值1074.20万元,按本科在校生9567人计算,本科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3386.64元。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29039.37m2,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90.62万册,生均纸质图书91.17册;拥有电子期刊3.97万册,学位论文62.14万册,音视频438.0小时。2019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56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9.50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82万篇次。

目前,图书馆拥有阅览座位数2000个,其中电子阅览区的座位数98个。馆藏纸质图书90.62万册,在去年的基础上为了满足读者需要,购置了2万册图书,此期间到馆10440册。2019年图书流通量1.56万册,在纸质图书下降的大趋势下,电子资源使用量有较大提升,根据中国知网后台统计数据,全年电子资源访问量9.5万,下载1.82万篇,目前的最新数据显示,电子资源访问量和下载量同比继续大幅增长。

图书馆会通过组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为学校的学风建设、文化内涵建设科研工作提供多维度服务。

4.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50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约3000个,其中学校行政办公区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约400个,实验楼接入信息点数量约700个,学院行政、教辅、学工办公区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约1100个,教学区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约800个。

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18.0GB。其中财务管理系统8.88G,教务管理系统6.94G,图书管理系统1.2G,专升本管理系统1.06G。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的41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当年招生的本科专业30个,暂停招生的本科专业11个,形成“以经管为主干、以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在艾瑞森校友会2020排名中,学校位列湖北省独立学院一流专业第八,拥有1个中国一流专业(5星),1个中国高水平专业(4星),8个区域一流专业(3星),22个区域高水平专业(2星),9个区域知名专业(1星);金融学专业被列为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专业(4星),在湖北省排名第二,全国排名第七;英语专业被列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专业(5星),在湖北省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八。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2019年湖北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中国文化概论(英)》和《生物化学》2门课程获湖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

我校专业带头人总人数为3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22人,所占比例为62.86%,获得博士学位的2人,所占比例为5.71%。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64.2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比29.24%,其中 “双师型”教师182人,占比33.89%。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发布的“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学校在387所民办和独立院校中排名第95位。

 

6  全校各学科2020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哲学

-

-

-

理学

60.08

20.58

28.31

经济学

60.56

23.26

26.33

工学

66.18

17.76

32.90

法学

70.73

9.15

27.44

农学

58.77

20.06

26.46

教育学

66.47

14.37

29.19

医学

69.22

8.36

37.81

文学

68.24

15.03

27.46

管理学

62.54

19.54

28.70

历史学

-

-

-

艺术学

60.67

21.04

46.34

(二)课程建设

我校已建设MOOC课程35门,SPOC课程461门,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971门、2120门次。

在教学安排中,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减少了教学总时数,精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各专业按照3:1的比例,科学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拓展学生选课空间。

实施了“平台+模块”的教育模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使课程设置思路更为清晰。优化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的总学时,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设置相关创新学分项目,采用创新学分冲抵公共选修学分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研习,充分发挥其学习自主性。

 

7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学年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专业课(%)

30人及以下

本学年

3.39

1.82

20.66

上学年

21.47

3.64

15.31

31-60人

本学年

86.44

10.91

64.41

上学年

200.56

16.36

53.44

61-90人

本学年

6.78

16.36

13.24

上学年

77.97

16.36

16.58

90人以上

本学年

3.39

70.91

1.69

上学年

94.35

70.91

5.03

(三)教材建设

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根据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需要,鼓励自有教师自主或参与编写适合我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教材,2020年学校教师出版专著4部,出版教材4部。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相关规定选择近3年出版的优质教材应用于教学活动。学校要求选用教材要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完整表达课程应包含的整体知识结构,实践应用及前沿发展状况,具有学科发展上的先进性和教学上的适用性。要优先选用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各级规划教材,全国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优先使用并认真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工作,坚决做到“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高校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实验课程高度重视,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232门,涉及9个学科门类37个本专科专业和近9000名学生,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22门。学校专业平均总学分176.68,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平均学分54.38,占比30.78%。学校聘请具有良好献精神和强烈服务意识的实验员做学校仪器设备、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安全等工作的日常管理,以此保障实验课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学校要求实验员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对于实验仪器,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台账资料,尤其是机械类和危化品类实验室,根据学校出台的《武汉文理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手册》、《武汉文理学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武汉文理学院实验室安全知识汇编》等22个相关规章制度文件和操作规范,指导学生安全操作,辅助任课教师规范相关实验流程。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严格管理,规范各环节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毕业生论文(设计)的质量。本学年学校192名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人均指导学生数为11人,学校通过多种办法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要求各学院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部署、中期检查和后期质量把关工作,全程监控工作进度与质量,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要求指导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6号文件精神。提高论文指导教师是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论文指导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科学知识传授、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等问题进行严格要求。

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与参考文献、撰写和答辩全过程体现应用型学校办学定位在论文(设计)的题材上,强调论文的实用性(如: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创新设计等形式),强化原创性、创新性、实用性要求,科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校选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旨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以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从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中期检查、论文初稿、论文查重、定稿、答辩等工作,按时间节点做了详细的要求,各学院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调整工作的时间和内容,指导教师对要做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调理和规划,在做好各项工作任务提前量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也使教学管理部门在服务教学的同时,更好的保障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数量逐年增加,学校要求每年新增实教学习基地数量不少于15个,本学年有1006名学生,在学校提供的66个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实习。

根据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学校积极强化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正在逐渐形成互惠互利、校地共赢的发展格局。在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精神指引下,通过与实习教学实践单位协商,将以往学科单一的实习基地转化为多学科、综合性实习基地,并积极促成实习基地向实习就业基地的转化,为地方留住人才,为学校学生提供有力的就业保障。

(五)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国家、湖北省、武汉市相关文件精神,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7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5个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众创空间,为17个在研项目提供服务和保障,目前在研项目已获得国家奖项2个,省级奖项4个,申请专利1项,成果转化3项。学校已拨款148500元支持项目研究,并将根据其实际情况,加大支持力度,全方面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为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成立有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与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教务处牵头,学校与学院二级管理,学工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整合优质资源,突破条块分割,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学校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我们实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学校采取得力措施,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出台的《创新创业奖励学分管理办法》,从制度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技能培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设立专项资金创立多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广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践、学科竞赛和科学研究等活动提供平台和环境。学校积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专业教师既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探索“创业导师” 聘任制度,从企业行业聘请一批技术骨干、管理专家到学校担任创业导师,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学校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还计划逐步建立创新创业的师生培养培训机制,加强对国创计划项目团队成员和导师的培训和管理,并逐年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项目团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活动。力求推动国创项目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也一直在寻求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切实的支持。截止目前,我校已有武汉融文汇理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松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岱山创业园区且经营状况良好。为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学校积极向学生宣传相关政策,鼓励在校生和毕业生申报创业项目。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大与各类型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的平台。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

学校在多年办学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优、市场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强化与当地政府、企业间合作,在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项目、深化合作内涵、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同时,力求渐形成互惠互利、校地共赢的发展格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条件。我校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与时俱进,注重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人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出发,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课酬整合优化。在建设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道路上,学校秉承教师教育的传统和优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体遵循的原则有:

1. 科学性原则:

1)各专业要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充分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内同类学校同类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经验,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科学、先进、实用。

2)推进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主动争取企业的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处理好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学分与课时结构的关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与课时结构关系;处理好各学期学分与学时均衡分布的关系;处理好本专业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各学期周课时均衡分布的关系。

2. 统一性原则:

1)培养方案各专业开设课程的名称应统一、规范,一般与国家专业目录、质量标准一致。

2)课程代码的编制与使用应符合学校规定。

3)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政治理论课时结构应统一。

3. 可行性原则:

1)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本科教学规律,也要结合学校办学条件。

2)课时安排既要保证学生获取夯实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全面性原则:

1)各专业各类课程与课时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

2)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设计与开设要充分论证课程内容与知识点逻辑关系,处理好先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5. 稳定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总课时及课程结构要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学校加强对培养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严格培养方案调整申报和审批制度、新学期开课呈报和调课、换课、停课的申请审批制度,有力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 专业建设

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学校充分利用投资方的行业背景和产业资源,整合优势力量,重点建设经优势专业,积极打特色专业,重点培育新专业,做好传统文科专业的转型发展。

学校不断加强校内协同创新,突破教学资源的条块分割,推进不同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将学院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融合,不断加强优势专业建设能力。学校通过不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重点专业集群,发挥专业集聚效应。

通过积极促进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打造专业特色。学校发挥重点专业的传统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促进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结合地方建设规划和社会市场需求,积极打造一批就业需求旺盛的特色专业。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制定相应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

2. 课程建设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一直坚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和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这就要求我们:

1)完善课程梯队建设

由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助教组成,课程主持人、主讲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报课程相符合并具有教授或副教授、讲师职称;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教师梯队。

2)深化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科学,经过教学过程整合,能够吸收一定量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学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合理。

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能够选用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比较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自学指导,课外训练、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三大课外自主学习体系建设,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

4)加强实验实习实践条件建设。课程实验项目明确,有针对性,并且有实验指导书;制定实习实践场所管理规范,确保环境良好。

5)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学校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加大对课程教学的系统监管。学校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合格课程的鉴定验收和精品课程的评选,并对通过鉴定的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对各类课程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使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学校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应用型专门人才。学校积极破除“五唯”思想,坚持把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以师生为主体,以课程教材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改革为抓手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有针对性的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保障,以队伍建设为主导进行课程育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我教育、以校园环境为延伸进行文化育人、以社会资源为补充进行协同育人。从人才培养新要求出发,把握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时代性和责任担当。
    学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特别重视整体性、全局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学校教职工能够理性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生也接受并认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协同推进的初步成效。
    学校着力从三个维度构建协同机制,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1. 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运行的主体协同。
    2. 实现立德树人内涵要求全面贯通的内容协同。
    3. 实现立德树人有效推进合力共为的方法协同。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校领导情况

我校现有校领导5名。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名,所占比例为60.00%,具有博士学位1名,所占比例为20.00%。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校级教学管理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所占比例为16.67%;硕士及以上学位5人,所占比例为41.67%。

院级教学管理人员58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所占比例为46.55%;硕士及以上学位41人,所占比例为70.69%。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学校有专职学生辅导员46人,其中本科生辅导员44人,按本科生数9567计算,学生与本科生辅导员的比例为217:1。

学生辅导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人,所占比例为2.17%,具有中级职称的18人,所占比例为39.13%。学生辅导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30人,所占比例为65.2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6人,所占比例为34.78%。

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2名,学生与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之比为4783:1。

(四)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严格规范地搞好教学管理工作,对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建立了由学校统一领导、教务处组织协调、各学院具体实施、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监控指导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教学管理工作日趋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学校设有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建立了有校领导、教务处、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参加的定期的教学例会制度,集思广益,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建立开学、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制度,不断加强对主要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与成绩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同时,学校教务处与学生处、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等部门协调配合,定期组织学生评教,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外聘教师座谈会等活动,接受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学校有专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所占比例为100.0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人,所占比例为50.00%。

学校专兼职督导员4人。本学年内督导共听课300学时,校领导听课96学时,中层领导干部听课496学时,本科生参与评教16200人次。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情况

2020年共有本科毕业生2156人,实际毕业人数2151人,毕业率为99.77%,学位授予率为96.42%。

(二)就业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学校为此建立了“领导主抓、学院主导、部门落实、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经过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全校上下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我校20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主要采取的做法有:

1. 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性,全员参与就业。就业工作由“一把手”主抓,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建立了由学院院长、学办主任、专任教师、辅导员、就业办工作人员为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领导主抓、处室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2. 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市场建设。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拓宽市场,针对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保证就业渠道畅通。通过举办线上招聘会、宣讲会等形式扩大就业市场,2020年累计举办各类型招聘会5场,共有600多家单位参与,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

3. 实时关注毕业生就业进展。每月收集报送《毕业生就业状态统计表》及每周报送的就业进展情况,将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求职动向掌握清楚。

4. 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毕业生名册,时刻关注就业情况,精准推送就业信息,指导学生积极求职。

5. 鼓励学生参加基层就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应征入伍”等工作。同时鼓励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为创业学生讲解相应政策并给予一定的支持。

6. 申请一次性求职补贴。分批次对家庭困难及正常毕业生申请了一次性求职补贴。全年为2020届2185名毕业生申请发放求职补贴3059000元。

(三)转专业与辅修情况

本学年,转专业学生22名,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为0.23%。

七、特色发展

武汉文理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需求为导向,形成了“以文理为基础,以经管为主干,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010年学校“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2012年学校“英语”专业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学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获湖北省教育厅授予 “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称号。2020年《中国文化概论(英)》和《生物化学》2门课程获湖北省一流课程。学校推行按大类招生,实施订单式培养,坚持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并取得良好效果。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省市各种奖励55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22项,省市级奖励436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最新“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文理学院在387所民办和独立院校中排名第95位。

更名为“武汉文理学院”后,学校将多措并举,积极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巩固转设成果:

形成了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学校根据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利用新校区处于长江新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武汉新港阳逻港的区域优势,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对接、体现学校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学校现有涵盖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农、医十大学科门类的41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新申请10个本科专业,暂停11个本科专业的招生,形成“以经管为主干、以医学为新的增长点、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2. 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学校在转设评估期间,通过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培训学习、学历提升等多种形式加大师资培养力度,通过引进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加大了师资引进力度,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教师478人,折合教师454人,生师比21.89:1。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61人,占比8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70人,占比37.4%,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25“双师型”教师124人,占比27.3%。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发布的“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中,学校在387所民办和独立院校中排名第95位。

3.人才培养质量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1427名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当年主管部门要求。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省市各种奖励55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22项,省市级奖励436项。国际交流合作班学生获考文垂大学奖学金,并被英国著名高校录取为研究生。2015级法学专业法考通过率达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2019年,首届护理学专业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98.26%,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62.26个百分点。

4.“三全育人”实践取得实效。学校持续推进“一年级引领计划”,在此基础上加强课堂出勤管理,狠抓学风养成,加强考试诚信教育和违纪处罚教育,学生学风、考风逐年好转。学校严抓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工作规范,细化量化职责要求,切实强化辅导员“三走进” 工作意识,即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学生活动,利用网络开展宣传教育,拓宽思政工作渠道。开展的“文理群星”系列活动发挥了优秀学生和优秀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还多措并举筑牢“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四级联动机制。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陆续通过本科专业抽查评估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2020年4月9日,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武汉文理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同时我校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由于校区迁址和建设周期等原因,办学硬件尚不充分;二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学校专业设置有待平衡;三是人才不足,教师队伍亟需充实;四是教育评价的相关指标还不符合新形势的要求,有待调整针对以上不足,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办学投入,完善办学条件

学校将争取投资方在全方位加大投入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和硬件再上台阶。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投入专项经费,优先建设教学和实验场地,确保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实验教学仪器、学生文体活动场地、图书馆等方面的建设。

力争在原有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4.62(m2/生)的基础上增加到5(m2/生);生均实验经费为212.13元,生均实习经费为104.85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0%。在原有生均体育馆面积0.70(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27(m2/生)的基础上增加20%。在原有馆藏纸质图书90.62万册的基础上,加大电子图书的馆藏量,将2019年电子资源访问量9.5万次提升20%。

2.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

依据市场需求,梳理现有专业体系,走差异化的道路,形成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分批建设与地方经济结构联系紧密的应用型特色专业。结合学校所在的黄陂区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学科设置,提高专业和产业的契合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3. 实施人才兴校计划,大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着力引进正高职称具有博士学位高级人才,充实学校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通过加强培训老带新,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育计划,派送教师到相关企业和行业挂职锻炼,邀请行业、企业前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授课,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

4. 改革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突出师德师风。把师德表现作为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开展广泛调研,结合学校实际,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

3)改进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探索分类评价标准和代表性成果评价标准

4)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体育教学,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和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附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96.25%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1)全校整体情况

附表1 全校教师数量及结构统计表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287

/

48

/

职称

正高级

26

9.06

14

29.17

其中教授

19

6.62

9

18.75

副高级

63

21.95

13

27.08

其中副教授

61

21.25

4

8.33

中级

116

40.42

9

18.75

其中讲师

109

37.98

4

8.33

初级

21

7.32

0

0.00

其中助教

18

6.27

0

0.00

未评级

61

21.25

12

25.00

最高学位

博士

12

4.18

8

16.67

硕士

234

81.53

11

22.92

学士

31

10.80

19

39.58

无学位

10

3.48

10

20.83

年龄

35岁及以下

125

43.55

12

25.00

36-45岁

97

33.80

13

27.08

46-55岁

26

9.06

13

27.08

56岁及以上

39

13.59

10

20.83

 

 

2)分专业情况

附表2 分专业专任教师数量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数量

生师比

近五年新进教师

双师型教师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教师

020301K

金融学

14

40.00

9

5

3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0

--

0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

83.00

2

0

0

030101K

法学

14

55.57

9

5

3

040106

学前教育

9

75.78

9

0

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

44.78

3

1

0

050201

英语

24

12.83

12

4

0

050204

法语

8

19.50

5

0

0

050261

翻译

1

55.00

1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0

--

0

0

0

050303

广告学

6

39.67

2

2

0

050304

传播学

7

20.29

3

3

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1

196.00

1

0

0

071002

生物技术

9

--

4

3

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1

47.91

6

6

1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

39.67

1

3

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

--

1

1

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0

--

0

0

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

--

0

0

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

90.00

0

1

0

080801

自动化

5

4.40

0

1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90.33

3

2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

--

0

0

0

081001

土木工程

5

35.20

3

1

1

082502

环境工程

2

--

0

0

0

090102

园艺

1

--

0

0

0

100701

药学

3

72.00

3

1

0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1

392.00

1

0

0

101101

护理学

10

72.10

9

6

3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

21.83

0

1

0

120202

市场营销

8

18.38

4

2

0

120204

财务管理

11

50.00

4

5

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

36.00

0

1

0

120402

行政管理

3

35.67

0

3

1

120601

物流管理

0

--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0

--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4

27.75

1

2

0

120902

酒店管理

0

--

0

0

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0

--

0

0

0

130310

动画

2

77.00

0

0

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7

40.86

3

1

0

 

附表3 分专业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任教师总数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教授

副教授

中级及以下

博士

硕士

学士及以下

数量

授课教授比例(%)

020301K

金融学

14

0

--

4

10

2

12

0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0

0

--

0

0

0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3

0

--

1

2

0

2

1

030101K

法学

14

0

--

2

12

0

14

0

040106

学前教育

9

0

--

0

9

0

9

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9

2

100.00

1

6

0

7

2

050201

英语

24

3

100.00

4

17

1

19

4

050204

法语

8

0

--

0

8

0

8

0

050261

翻译

1

0

--

0

1

0

1

0

050262

商务英语

0

0

--

0

0

0

0

0

050303

广告学

6

0

--

2

4

0

6

0

050304

传播学

7

0

--

2

5

0

6

1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1

0

--

0

1

0

1

0

071002

生物技术

9

0

--

2

7

1

7

1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1

0

--

0

11

0

11

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

1

100.00

4

3

0

8

1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

0

--

1

1

0

2

1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0

0

--

0

0

0

0

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

0

--

2

0

0

1

1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3

0

--

2

1

0

2

1

080801

自动化

5

0

--

4

1

1

4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

1

100.00

4

1

1

5

0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0

0

--

0

0

0

0

0

081001

土木工程

5

0

--

0

5

0

4

1

082502

环境工程

2

0

--

1

1

0

2

0

090102

园艺

1

0

--

1

0

0

1

0

100701

药学

3

1

100.00

0

2

0

3

0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1

0

--

0

1

0

0

1

101101

护理学

10

3

33.00

1

5

1

6

3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

0

--

0

5

1

5

0

120202

市场营销

8

1

100.00

2

5

0

8

0

120204

财务管理

11

0

--

3

7

0

8

3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1

0

--

0

1

0

1

0

120402

行政管理

3

0

--

0

3

0

3

0

120601

物流管理

0

0

--

0

0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0

0

--

0

0

0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4

1

100.00

0

3

0

4

0

120902

酒店管理

0

0

--

0

0

0

0

0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0

0

--

0

0

0

0

0

130310

动画

2

0

--

0

2

0

2

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7

0

--

2

5

0

7

0

3.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附表4  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本科专业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新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专业名单

41

30

互联网金融,学前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技术,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生物技术,环境工程,园艺,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4. 全校整体生师比31.96。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400.00元。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1.68万元。

7. 生均图书91.17册。

8. 电子图书39715册。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4.19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38平方米。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775.87元。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942.56万元。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212.13元。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104.85元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971门。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附表5 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实践场地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实践学分

实践场地

集中性实践环节

实验教学

课外科技活动

实践环节占比

专业实验室数量

实习实训基地

数量

当年接收学生数

020301K

金融学

29.0

19.5

0.0

27.32

4

3

70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29.0

22.5

0.0

28.37

1

0

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9.0

12.5

0.0

23.25

1

1

30

030101K

法学

33.0

12.0

0.0

27.44

3

6

48

040106

学前教育

31.0

25.5

0.0

35.09

1

6

7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3.0

8.0

0.0

23.7

0

5

56

050201

英语

29.0

9.0

0.0

20.77

1

0

0

050204

法语

31.0

14.0

0.0

24.06

0

0

0

050261

翻译

29.0

11.0

0.0

21.86

1

0

0

050262

商务英语

29.0

11.0

0.0

21.28

0

0

0

050303

广告学

28.0

20.0

0.0

29.45

3

3

14

050304

传播学

30.0

32.0

0.0

37.8

4

0

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30.0

35.0

0.0

39.88

3

0

0

071002

生物技术

41.0

18.5

0.0

31.48

1

2

2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9.0

14.0

0.0

24.86

2

2

13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7.0

24.5

0.0

28.85

8

3

1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35.0

16.5

0.0

28.3

0

1

0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7.0

29.0

0.0

31.82

0

0

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0

4.5

0.0

16.62

0

0

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5.0

38.0

0.0

33.87

9

1

0

080801

自动化

29.0

35.5

0.0

36.24

6

0

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6.0

48.0

0.0

43.02

4

5

115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6.0

45.5

0.0

41.81

0

0

0

081001

土木工程

26.0

29.0

0.0

30.22

5

2

13

082502

环境工程

41.0

31.5

0.0

39.3

0

0

0

090102

园艺

38.0

9.5

0.0

26.46

0

0

0

100701

药学

24.0

26.0

0.0

29.41

12

2

2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55.0

27.5

0.0

41.88

8

0

0

101101

护理学

47.0

33.0

0.0

41.03

10

3

215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5.0

42.5

0.0

39.36

7

1

65

120202

市场营销

29.0

17.0

0.0

25.99

3

5

70

120204

财务管理

30.0

17.0

0.0

27.33

2

0

0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1.0

12.5

0.0

26.2

2

4

9

120402

行政管理

31.0

16.0

0.0

26.7

0

4

11

120601

物流管理

33.0

28.0

0.0

35.88

0

0

0

120801

电子商务

29.0

22.0

0.0

28.49

2

0

0

120901K

旅游管理

40.0

15.0

0.0

29.73

2

7

31

120902

酒店管理

39.0

14.0

0.0

28.8

2

6

31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27.0

5.0

0.0

18.6

0

0

0

130310

动画

30.0

48.0

0.0

47.56

5

3

6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30.0

44.0

0.0

45.12

5

3

116

全校校均

/

31.37

23.01

0.00

30.78

5.85

1

24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附表6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情况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时数

学分数

总数

其中

其中

总数

其中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理论教学占比(%)

实验教学占比(%)

必修课占比(%)

选修课占比(%)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212.00

75.41

24.59

64.74

35.26

164.00

60.98

20.73

130310

动画

2212.00

74.68

25.32

62.03

37.97

164.00

60.37

21.34

120903

会展经济与管理

2384.00

81.88

18.12

94.00

6.00

172.00

68.60

15.70

120902

酒店管理

2384.00

76.51

23.49

88.09

11.91

184.00

59.78

19.02

120901K

旅游管理

2388.00

75.21

24.79

87.10

12.90

185.00

58.38

20.00

120801

电子商务

2500.00

75.68

24.32

81.76

18.24

179.00

62.57

21.23

120601

物流管理

2268.00

77.43

22.57

77.07

22.93

170.00

62.06

18.53

120402

行政管理

2388.00

76.55

23.45

86.26

13.74

176.00

62.50

19.89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2224.00

76.98

23.02

88.13

11.87

166.00

62.05

19.28

120204

财务管理

2340.00

76.75

23.25

85.64

14.36

172.00

62.79

19.77

120202

市场营销

2420.00

75.54

24.46

87.11

12.89

177.00

62.71

20.9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412.00

76.12

23.88

69.15

30.85

171.50

64.43

20.99

101101

护理学

2436.00

91.13

8.87

75.45

24.55

195.00

68.97

6.92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2340.00

90.77

9.23

78.29

21.71

197.00

65.23

6.85

100701

药学

2652.00

87.93

12.07

72.55

27.45

170.00

74.12

11.76

090102

园艺

2264.00

74.56

25.44

93.11

6.89

179.50

58.77

20.06

082502

环境工程

2550.00

75.22

24.78

70.51

29.49

184.50

57.45

20.33

081001

土木工程

2580.00

92.56

7.44

78.76

21.24

182.00

79.12

6.59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388.00

75.88

24.12

66.67

33.33

171.00

63.74

21.0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04.00

76.71

23.29

65.22

34.78

172.00

64.53

20.35

080801

自动化

2520.00

73.65

26.35

72.06

27.94

178.00

60.96

22.75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2668.00

76.91

23.09

73.76

26.24

186.00

65.86

20.70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2696.00

74.48

25.52

90.80

9.20

183.50

63.49

22.34

0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2464.00

87.66

12.34

78.17

21.83

176.00

73.86

10.80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440.00

75.41

24.59

85.57

14.43

182.00

60.16

20.6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508.00

86.28

13.72

80.78

19.22

178.50

72.83

12.04

071102

应用心理学

2372.00

77.74

22.26

87.52

12.48

173.00

64.16

19.08

071002

生物技术

2552.00

72.73

27.27

81.23

18.77

189.00

56.35

21.96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2196.00

75.96

24.04

71.58

28.42

163.00

61.35

20.25

050304

传播学

2212.00

76.13

23.87

73.60

26.40

164.00

61.59

20.12

050303

广告学

2228.00

75.58

24.42

82.41

17.59

163.00

61.96

20.86

050262

商务英语

2612.00

87.14

12.86

90.51

9.49

188.00

73.40

11.17

050261

翻译

2532.00

89.89

10.11

90.52

9.48

183.00

75.41

8.74

050204

法语

2564.00

81.28

18.72

88.53

11.47

187.00

67.38

16.04

050201

英语

2532.00

88.63

11.37

91.47

8.53

183.00

74.32

9.84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228.00

88.51

11.49

94.97

5.03

173.00

71.68

9.25

040106

学前教育

2228.00

73.43

26.57

75.04

24.96

161.00

60.87

19.88

030101K

法学

2164.00

88.91

11.09

87.80

12.20

164.00

70.73

9.15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460.00

74.63

25.37

89.02

10.98

178.50

61.90

21.85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2508.00

72.57

27.43

82.85

17.15

181.50

60.33

23.69

020301K

金融学

2444.00

71.85

28.15

84.37

15.63

177.50

59.44

24.23

全校校均

/

2411.56

79.40

20.60

81.14

18.86

176.68

64.85

17.40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62.96%。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4.06%。

19. 各专业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及其使用情况参见附表5。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9.77%,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见附表7。

附表7  分专业本科生毕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班人数

毕业人数

毕业率(%)

020301K

金融学

198

198

100.00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80

80

100.00

030101K

法学

123

123

100.00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0

50

100.00

050201

英语

106

106

100.00

050204

法语

47

47

100.00

050261

翻译

37

37

100.00

050262

商务英语

75

75

100.00

050303

广告学

66

66

100.00

050304

传播学

33

33

100.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8

48

100.00

071002

生物技术

37

37

100.0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21

121

100.0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03

103

100.00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6

6

100.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8

58

100.00

080801

自动化

19

19

100.0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8

85

96.59

081001

土木工程

46

46

100.00

090102

园艺

1

1

100.00

100701

药学

35

35

100.00

101101

护理学

253

253

100.0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5

35

100.00

120202

市场营销

70

70

100.00

120204

财务管理

186

185

99.46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8

38

100.00

120402

行政管理

45

45

100.00

120901K

旅游管理

32

31

96.88

120902

酒店管理

31

31

100.00

130310

动画

21

21

100.00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8

68

100.00

全校整体

/

2156

2151

99.77

 

21. 应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率96.42%,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见附表8。

附表8  分专业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获得学位人数

学位授予率(%)

020301K

金融学

198

192

96.97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80

79

98.75

030101K

法学

123

121

98.37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0

46

92.00

050201

英语

106

105

99.06

050204

法语

47

42

89.36

050261

翻译

37

36

97.30

050262

商务英语

75

73

97.33

050303

广告学

66

64

96.97

050304

传播学

33

32

96.97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8

45

93.75

071002

生物技术

37

36

97.3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21

117

96.69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03

101

98.06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6

6

100.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8

53

91.38

080801

自动化

19

18

94.74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5

72

84.71

081001

土木工程

46

42

91.30

090102

园艺

1

0

0.00

100701

药学

35

35

100.00

101101

护理学

253

252

99.60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5

34

97.14

120202

市场营销

70

68

97.14

120204

财务管理

185

178

96.22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8

38

100.00

120402

行政管理

45

45

100.00

120901K

旅游管理

31

30

96.77

120902

酒店管理

31

31

100.00

130310

动画

21

17

80.95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8

66

97.06

全校整体

/

2151

2074

96.42

22. 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4.76%,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见附表9

附表9 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020301K

金融学

198

173

87.37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80

74

92.50

030101K

法学

123

84

68.29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50

36

72.00

050201

英语

106

67

63.21

050204

法语

47

39

82.98

050261

翻译

37

32

86.49

050262

商务英语

75

62

82.67

050303

广告学

66

52

78.79

050304

传播学

33

20

60.61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8

37

77.08

071002

生物技术

37

29

78.38

071102

应用心理学

121

87

71.90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03

85

82.5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6

6

100.0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58

44

75.86

080801

自动化

19

18

94.74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85

54

63.53

081001

土木工程

46

35

76.09

090102

园艺

1

1

100.00

100701

药学

35

33

94.29

101101

护理学

253

173

68.38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5

27

77.14

120202

市场营销

70

50

71.43

120204

财务管理

185

132

71.35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38

26

68.42

120402

行政管理

45

26

57.78

120901K

旅游管理

31

25

80.65

120902

酒店管理

31

18

58.06

130310

动画

21

15

71.43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68

48

70.59

全校整体

/

2151

1608

74.76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62.57%,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见附表10。

附表10  分专业体质测试合格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参与测试人数

测试合格人数

合格率(%)

020301K

金融学

664

465

70.03

020309T

互联网金融

16

7

43.75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284

199

70.07

030101K

法学

657

363

55.25

040106

学前教育

439

239

54.44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243

188

77.37

050201

英语

90

59

65.56

050204

法语

190

102

53.68

050303

广告学

235

164

69.79

050304

传播学

40

38

95.00

050306T

网络与新媒体

45

39

86.67

071002

生物技术

39

39

100.00

071102

应用心理学

508

288

56.69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88

172

59.72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6

5

83.3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161

76

47.20

080801

自动化

39

31

79.49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30

289

67.21

081001

土木工程

159

94

59.12

100701

药学

132

80

60.61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

192

94

48.96

101101

护理学

645

450

69.77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42

92

64.79

120202

市场营销

176

121

68.75

120204

财务管理

453

313

69.09

120401

公共事业管理

75

60

80.00

120402

行政管理

80

36

45.00

120601

物流管理

20

5

25.00

120801

电子商务

120

39

32.50

120901K

旅游管理

129

96

74.42

120902

酒店管理

60

57

95.00

130310

动画

128

59

46.09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242

144

59.50

全校整体

/

8403

5258

62.57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

今年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给毕业生求职及用人单位招聘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了解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企业用人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促进学校更合理设置专业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就业办通过对30余家用人单位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现将问卷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用人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招聘会组织工作及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较高。大部分用人单位表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政治素质较高、有礼貌、有一定专业功底。在工作中能吃苦耐劳、勤学好问、上进心强,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有很多都将成长为基层单位的业务能手和业务骨干。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对我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评价中,大都认为在政治理论、基本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比较好;在基本能力素养的评价中,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强;在对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评价方面,认为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服从组织安排、抗压能力较强。

部分用人单位指出,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招聘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不仅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更加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部分用人单位希望我校能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抗压能力、领导能力、开拓精神、服务意识与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多面手”,能不断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二、用人单位意见反馈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教育体制较完善,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思想比较积极上进,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较快熟悉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同时也对我校毕业生工作提出了以下宝贵意见:

1. 学校应多了解社会需求,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学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应当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人才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有针对性的改变专业设置,增加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减少不好就业的专业。

2.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求职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要让学生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脚踏实地的步入职场,特别要有基层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调查结果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应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1.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不仅要考虑学科知识体系,更要着眼于学生成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上来,确保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

2. 加强实践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着力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注重教学效果,当前要特别重视学生未来职业成长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等,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新区胜海大道1号 武汉文理学院
招生热线:027-61818596,84251595

联系电话(信访投诉):027-65357088

校长信箱:whwlxyxzxx@whwl.edu.cn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武汉文理学院 版权所有

鄂公网安备42011602001090号

鄂   ICP备16003919号-2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抖音账号